詳細介紹
IFM實心軸編碼器結構特點和作用
相位偏差A和B [°] 90
開關頻率 [kHz] 1000
現在只需選擇法蘭和軸 – *而已!
現在可以通過IO-Link傳輸過程值、參數設置和診斷數據。
因此,只需在安裝之前進行設置。
• 徑向或軸向使用可旋轉M12插接件或電纜接入線
可通信:通過IO-Link傳輸過程和診斷數據
磁敏原理提供光電編碼器的準確性,以及磁性系統的堅固性。
2分鐘選擇正確的編碼器
編程復雜、型號繁多的編碼器時代已經結束!
工作電壓 [V] 4.75...30 DC
電流損耗 [mA] < 150
轉速zui大值rpm/elec. [1/min] 12000
注意:例如通過很大的脈沖數(10.000脈沖/每轉)
可以將直線距離調節到小于1毫米。
靈活:2...10,000的分辨率可自由編程
簡單:使用TTL或HTL邏輯設置信號
通用:M12插接件、徑向或軸向電纜引入線
標準配件:實心軸(卡箍/同步法蘭)或空心軸設計
此外,磁性編碼器在測量性能方面也能媲美光電編碼器:憑借的微處理器、優化的信號處理軟件和溫度補償功能,其測量精度優于0.1度。其可以盡可能減小由溫度條件導致的偏差。此外,編碼器的響應時間也由之前的700到1400微秒降低到接近0微秒的水平,與光電編碼器的響應速度相當。
在轉向系統上安裝2個編碼器。其中一個確定驅動輪的轉向角,另一個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軸上,測量2個過程值:轉速(min-1)和驅動輪位置。
編碼器使用無磨損的磁性或光電檢測技術,并利用牢牢固定至轉軸或可移動磁鐵載具的脈沖盤來確保可靠識別。
編碼器已經在許多制造和工藝以及移動機械和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得到可靠使用。為了確定物體的速度、位置、角度或旋轉方向,它們將旋轉運動轉化為數字量信號。編碼器使用無磨損的磁性或光電檢測技術,并利用牢牢固定至轉軸或可移動磁鐵載具的脈沖盤來確保可靠識別。
IFM實心軸編碼器結構特點和作用
產品咨詢